【新聞特寫】“智能書柜”點亮“紅色閱讀”
2021年初,學校黨委為了更好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校史校情教育相結合,將設立“紅色基因文化書柜”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新聞特寫】記錄北理工的“一流聲音”
近年來,伴隨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持續推進,廣大教師在科研教學方面的錄音錄像專業化需求不斷增長。2021年以來,黨委宣傳部以黨史學習教育...
【新聞特寫】“春風化雨 不負韶華”,北京電視臺專題報道北理工思想政治工...
“有這么一所學校,在80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將紅色基因傳承踐行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中。今天的《春風化雨 不負韶華》特別節目,...
【新聞特寫】講好北理故事,唱響文明校園主旋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北理工牽頭研制的電動大客車,獨步奧運核心區,實現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產業從無到有,2022年北京冬...
【新聞特寫】讓校園文化展覽“永不落幕”
自2019年起,黨委宣傳部就開始啟動優秀校園文化展覽延伸布展行動,并將其作為服務基層、服務師生,支持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新聞特寫】美哉北湖!八秩北理文化“打卡勝地”
2020年,良鄉校區北湖景觀區改造提升工程于80周年校慶前夕順利完工。一個環境更加優美、富含文化內涵的全新北湖呈現在全校師生面前,點亮...
【新聞特寫】徽章閃亮,傳承紅色基因
一枚枚閃亮的徽章,一個個屬于北理工人的文化符號,紀念建校80周年的徽章文創產品傳承著“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基因,傳遞著北理工人的愛校...
何中一:1978,邁開走向世界腳步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
【新聞特寫】校園“方寸”中,北理工文化滿滿
建設一流的大學文化,不僅需要轟轟烈烈的“大手筆”,也同樣需要做好“細枝末節”的文化功夫,小小一張校園卡,將北理工的文化,融入校園生活的...
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銅像維護工程竣工
2020年9月15日,在建校80周年之際,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緊張修復,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銅像維護工程順利竣工,經過專業化維護的徐特立銅...
【新聞特寫】80周年校慶特色文化景觀“點亮”美麗校園
面向建校80周年,學校設計制作了校慶系列文化景觀地標,打造80周年校慶特有的景觀名片,把最美麗、最動人的北理工校園呈現給返校及“云端”...
彭一葦、李小平、陳朔鷹:用“286”電腦,為北京亞運會上做出世界先進“...
在如今的體育賽事直播中,成績瞬間發布、球路動態模擬、技術時實解析……已經讓人們習以為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計算機尚未在中國普及,如果...
【新聞特寫】13.5小時“云直播”精彩呈現80周年校慶日
13.5小時“云直播”,32個節目制作,25家校內協作單位,4地拍攝,9個技術保障團隊,150余保障人員,1000份互動禮品,220萬...
等你《回家》,北理工80周年校慶形象片來啦!
全體北理工人——
今天,北京理工大學,等你回家!盛典 | 張藝謀點贊祝福80歲北理工,國家《盛典》記述使命擔當
2020年北京理工大學將迎來建校80周年盛典,這是載入每一個北理工人心中的盛典。
姜文炳、洪寶華、甘仞初、郎志正、方嘉洲:春風起,“管奏華章”
1979年底,管理系成立的條件基本成熟了。1980年1月,學校正式批準成立企業管理系統工程系。1980年9月3日,管理工程系工業管理工...
毛二可:49.75兆赫,院士本科畢設做出“新中國第一個電視頻道”
【編者按】2018年,為搶救、挖掘寶貴的校史資料,黨委宣傳部組織力量啟動校史“口述史”采集工程,并委托圖書館具體實施。兩年多來,采集工...
伍少昊:用“璀璨之光”呈現“人間天穹”
從1958年,新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原理樣機研制成功,到1976年,國產大型天象儀取代德國蔡司天象儀,在北京天文館正式投入使用。日月星...
一錘定音!金工之錘,每個北理工人的精工品格!
車、銑、刨、鉗、磨、鑄、鍛、焊……從下料到成型,制作一把精致的錘子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十幾道工藝的手工雕琢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亦師亦友半世紀,幸矣,足矣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生日賀信”
時訊快遞
-
北京理工大學與濟南市人民政府簽署社會治理與智...
2021-10-20
-
黨史學習教育中央第二十指導組調研北京理工大學
2021-10-19
-
北京理工大學召開專職輔導員座談會
2021-10-14